把脱贫攻坚精神融入“大思政课”

2022年08月16日 08:40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已有543次阅读
扫码可在移动端浏览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凝聚成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高校思政课日常教学需积极探索将弘扬脱贫攻坚精神融入课堂,通过案例讲述、精神品读、故事分享、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鲜活度、实践感,更好激发和坚定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时代责任感,把“大思政课”讲在祖国大地上。

讲好脱贫攻坚精神思政课,需做到“四个讲清楚”:

讲清楚脱贫攻坚理论意涵。首先要从学理层面讲清楚脱贫攻坚遵循的客观规律和科学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质,高度凝练了脱贫攻坚的政策、工作和制度体系成果,论述了脱贫攻坚的方向方略,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仅指导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还回应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解决贫困”这一全球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实现全球贫困治理问题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指引。向学生讲清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蕴含的丰富哲理,有助于学生把握中国减贫理论的科学内涵,深刻理解在共同富裕目标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

讲清楚脱贫攻坚伟大实践。讲好脱贫攻坚精神思政课,需要客观全面地阐述脱贫攻坚战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引导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认识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性。一方面,要从纵向的历史视野出发,学习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学习新中国成立以来各历史阶段的贫困状况和帮扶举措,让学生了解我国解决贫困问题方式的演变,感受当下取得的成就和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另一方面,要从横向的国际比较角度切入,结合世界各国的贫困现状,客观认识中国脱贫攻坚对世界减贫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让学生对中国脱贫攻坚实践和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更加深刻具体的认识。

讲清楚脱贫攻坚制度优势。讲好脱贫攻坚精神思政课,指引学生增强政治认同,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关键要阐明脱贫攻坚精神背后的制度优势。要讲清楚党对脱贫攻坚集中统一领导的优势,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优势。讲好鲜明的人民立场、人民价值、人民力量,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讲清楚脱贫攻坚感人事迹。讲好脱贫攻坚精神思政课,还要生动讲好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要讲真人物、真故事、真情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持续涌现。讲好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要注重讲好人物细节、情感,充分还原和展现脱贫攻坚的真实情况,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赓续革命精神、铸就担当品格的重要举措。

讲好脱贫攻坚精神思政课,坚定“四个自信”。一是在坚定道路自信方面,脱贫攻坚精神饱含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集体智慧和勇气,是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赓续传承。将国家对乡村振兴的大力投入、对人民美好生活高度关注的典型案例融入思政课堂,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知党、爱党、紧跟党走的意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二是在坚定理论自信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乡村振兴实践的制胜法宝,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融入思政课堂,能增强学生对其了解的深度与广度,增强学生的理论自信,使学生树立爱国情怀,从而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三是在坚定制度自信方面,脱贫攻坚精神深刻体现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将全国拧成一股绳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有力数据通过思政课传递给学生,将进一步筑牢学生的制度自信根基。四是在坚定文化自信方面,乡村振兴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新阶段的发展要求和逻辑必然,高校思政课将本土文化的意蕴与价值传递给学生,将有助于学生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引导学生提升自身文化自信,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讲好脱贫攻坚精神思政课,赓续革命精神。革命精神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民军队本质的一种表现,是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重要精神因素,也是人民群众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从根本上说,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观念的生动演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和弘扬的宝贵精神财富。脱贫攻坚精神是革命精神的重要体现。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广大扶贫干部对拖脱贫攻坚“后腿”的行为坚决亮剑、坚决斗争,深刻彰显了扶贫干部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高校思政课通过将广大扶贫干部深入基层、勇挑重担等行为所体现的脱贫攻坚精神传递给学生,既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强大领导力和凝聚力,也有助于学生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讲好脱贫攻坚精神思政课,铸就担当品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需要青年一代开拓进取、勇担重任,奉献智慧和力量。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仍需一批有担当、敢作为的青年人才。高校思政课将乡村振兴视域下的脱贫攻坚精神传递给学生,有助于激励学生勇担时代重任,是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着力点。进一步而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践急需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拔尖人才,而高校作为拔尖人才的重要储备地,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任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核心课程。高校思政课将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的典型创新案例分享给学生,有助于激励青年一代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创新工作模式,为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信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作者:张博

《中国教育报》2022年08月15日第3版 版名:高教周刊·思政

文: 责编:王佳莉 | 打印
阅读下一篇
关于我们 | 栏目介绍 | 联系我们 | 教育网站导航
© 2001 - 现在 版权所有:郑州教育信息网 地址:郑州市南阳路314号    豫ICP备10019805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1-6395101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zedut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