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我来写!咱郑州11名高二学子写高考作文

2024年06月07日 17:02 新闻中心
扫码可在移动端浏览

(本网讯)2024年高考作文题目一出炉,就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Ai智能写高考作文,大学生写高考作文……这不,咱郑州高二学子的“高考作文”也新鲜出炉了,快来一睹为快——

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乘互联网长风,破信息化疑云

王莫涵 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二3班学生

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伫立于苍茫大地,世界已被互联为网,人类已迈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横扫一切二元问题,但同时也留下难以抹除的多元问题之痕迹。窃以为,吾辈应理性看待互联网,独立寻找问题答案。

互联网日新月异,二元问题日益减少,赋能人类生活。

随着科技发展,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无可置疑地成为了人类的生活伙伴。小到日常生活中线上订餐约车的一键直达,大到国计民生中民情民意的线上直通;近到触手可及的数据统计,远到广袤苍穹的宇宙探索。人工在被节省,算力在被提升,资源在被重整。纵观历史而后再揆诸当下,人类自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蒙昧,经工业与科技的革命,抵达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的此岸。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搭建起的网格里,二元问题不再需要人类亲自探索,科技早已准备好了一切答案。

互联网尚未成熟,多元问题仍然存在,敲响人类警钟。

互联网解决了二元问题,仍留给人类多元问题。科技解决了人工问题,却难以抵达创造的巅峰;解决了速度问题,却不能凝聚匠心的力量;解决了产量问题,却从未代替体验的感觉。不仅如此,科技还带来了新的问题。当AI侵权问题日益严重,人的个性该何去何从?当机器人越来越多的代替子女陪伴老人,传统美德是否会因此变质?当大数据一次又一次窥探私密信息,隐私究竟还能否存在?人与机器的博弈与对抗正加速白热化,多元问题的答案有待全人类共同探索。

互联网利弊共存,新旧问题此消彼长,叩问人类未来。

互联网让人类享受难以言表的轻便与欢愉,也带来了不可言说的困惑与压力。李开复说:“人类将面临的最大考验并非失去工作,而是失去生活的意义”;杨澜说:“机器放大了人性的善恶”;李德毅说:“这个时代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不同利益的人群带领各自的机器人对抗”。面对这些,人类应享受科技的进步也警惕对我们的威胁;应利用互联网而不是被利用;应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失去自我。未来掌握在人类手中,当科技走入黑暗的角落,人性才是照亮黑暗的蜡烛。

当早晨的太阳点亮尼罗河旁边巍峨的金字塔时,它也正照耀着加沙城的废墟。希望与绝望,生存与毁灭,反复在这个星球上演。科技时代的大幕已然拉开,新旧问题交织错综,正待人类给出关于未来的答案。

科技涌流助效率,寻根究底窥寰宇

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二4班学生 秦雨勃

岁月泼墨,缀下繁花。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生活日新月异,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揭开人类历史新的画卷。然而,纵使众多问题已成过眼烟云,人类的疑问却不会日渐减少。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广袤宇宙一隅的人类都将慨然以赴,不懈发问与求索,于更加深刻的问题中,探寻自我本真与瑰丽世界。

科技横流,技术跃进,昔日难题,解答仅须臾。

今日之世界,线上线下无限广阔的空间,为人类提供了史无前例的便利与快捷。电子工具书取代了纸质的字典、词典,众多搜索引擎于须臾间为我们提供成千上万的答案供以挑选,人工智能可根据人类指令做出高效回复……诚然,众多昔日难题已不再困扰人类,跨越万千坎壈,人类逐渐突破科学的谜雾,燃起前路的光辉。

鸿猷芳华,泼墨成花,星光朗朗,科技未企及。

静言思之,试分析人工智能等科技共有特点,便可发现,现代科技能回答的无非是人类已创造、开发、探索过的,时至如今已成为常识性、知识性的问题,只是对前人成果的归纳、整合以至于模仿,未能突破时代、有所创新。令人工智能深刻剖析自我、开发新型药物、突破航天技术等终为无稽之谈。譬如徐梦桃多次无缘金牌时对青春的思索,伽利略历经茫茫黑夜反复实验对亚里士多德谬论的质疑,詹天佑踏碎重重艰难险阻矢志不渝对修筑铁路技术的突破,俞鸿儒蛰伏深空不畏流年易逝对风洞技术的研究……岂是一朝问于人工智能可获解答的?

窥视未知,感慨渺小,长夜漫漫,探索本在人。

“每解开一个谜团,更高级的难题就将呼之欲出”。爱因斯坦的箴言早已昭示人类的探索永无止境。从人降世之初对周围事物的好奇与探索,到逐步深入辽阔深邃的精神世界感知自我,我们体会生命的苦涩与绚烂;从孙中山披星戴月领导革命废除帝制,到中国共产党人一路求索建立新中国领导人民走向富强,我们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牛顿到爱因斯坦,到当代量子论异军突起,我们揭开世界的层层面纱……这些人工智能确凿无解的问题,只能由人类历经艰难坎坷的探索来奉上回答。而发问,便是推动进步、赓续传承、探索无穷的原动力,是作为地球上最高级生命的人类的尊严所在,是生命灵魂的壮游与胜景。

提出问题,是永不过时的破局之法,是鲜活涌动的进步之泉,是长盛不衰的发展之道。发问,是人类的安身之本,亦是生命的尊严所在。在对自己的发问中,我们发现自我的真知与潜能;在对自然的发问中,我们探寻广袤宇宙的奥秘。无论科技如何发展,唯有不断于疑问中求索,不沉溺于乱花迷眼,不困惑于野马尘埃,高效利用现有技术开创未来,才能于昼短夜长的仓促生命中自在秉烛夜游,从容金樽对月,方能点燃心中的荧荧星火,照亮脚下的灿灿蓝图,激起灵魂的泠泠清响,使人类生命的发展恢弘壮丽,闪耀夺目!

擎科技之力,建时代新功

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二5班学生 刘馨蔓

互联网绾系地球,人工智能焕发新的生命力,我们正身处信息时代的洪流中,驾驶着人类发展的巨轮,而新质科技究竟助巨轮稳泛沧浪,抑或裹挟其于风浪?应见人文当为人所坚,科技故为人所役,方擎科技之力,踵事增华,与时偕行。

借科技之舆马,利民生之足。

古有“吏为民役”,而今须以科技为工具,服务于时代。当科技应用于百姓生活,便见移动支付解决现金交易的安全隐患、缩短购物用时,无人驾驶解决老年人出行难题、规划最佳路线;当科技应用于工业生产,机器人搬卸繁重货物,智能系统自动分拣垃圾,提高生产效率。用互联网、人工智能赋能生产生活,用科技为新时代添砖加瓦,推动新质生产力行稳致远。故新质科技对解决棘手难题,实现民之所盼、国之所期的重要性便可见一斑。

明科技之局限,思冲波积弊。

当传统工作交给了人工智能,其便大幅挤压机械工作劳动者的生存空间,汰换了无需人文精神劳力职业,此皆为新产业形态下的就业笼上阴影。《流浪地球2》中机器人Moss拥有了独立意识,对人类文明发起挑战,敲响了人类发展人工智能的警钟。当科技不再是人类的战友,而成为敌手;当科技不再是人类的工具,而成为替代品...这招致无数问题层出不穷,而皆昭示着新科技对旧时代业态和旧思维的蚕食,警示人类当具备创新开拓的能力,破除科技局限,冲破思维禁锢,引领无限可能性的未来。

坚人文之素养,集科技伟力。

君可见,ChatGPT等一系列智能应用固然可提供接连的标准答案,但人类起源究竟如何,社会如何全方位全行业稳步发展,国家如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风云下立足脚跟、走近世界舞台...诸如呈上难题,此皆无标准答案可供,而需新时代人才步步趋入探索。“青年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立足当下数字时代变迁之大局,唯驭势者独步天下。吾侪胸中有丘壑,便当致力于成为创新性复合型综合人才,不迂于独独依赖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沙漠,心向集家国情怀、人文关怀、与时俱进的绿洲。

云程发轫,万里可期。信息时代景峥嵘,愿吾辈青年明辨科技利弊,笃行矢志不渝。擎科技之力,怀人文底蕴,显时势所系之本色,勇立洪流之中以建时代新功!

科技发展问更多,青年探索意更浓

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二6班学生 程波睿

科技发展,智能助力,答案触手,问题可解。人类问题,盘根错节,解决之道,根本在人。慎思笃行,吾辈青年应借人工智能新工具,探解决新问题之道,助人类社会发展步入新篇。

互联网普信息通,指尖轻触答案得,学海无涯问更多,深入思索不可丢。

诚然,互联网的普及与人工智能的应用让我们轻触屏幕,便得答案;随手一搜,信息出现;但是人工智能所提供的只是表层的、肤浅的答案,真正想要获得答案,还需我们自己去深入思考与探索。历史长河中,苏轼面对前人已有结论,并不轻易接受,携子亲探石钟山,得出自己结论;当今时代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不囿于当时的权威答案“杂交水稻无优势”,躬耕探索,发明杂交水稻助华夏苍生摆脱饥饿问题。此二者皆面对已有答案,不轻信、不盲从,而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出自己的结论,获得成功。而倘若过度依靠科技,则会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为人工智能的奴隶。

人工智能答普疑,人间难题需人解,新问题中见挑战,百尺竿头更进步。

人工智能带来便捷的同时,各种新的问题如人际关系、信息泄露、职业消失、战争冲突接踵而至,而这些问题答案人工智能并不能回答,还需靠人类自己解决。在一个网络平台搜索心仪物品后,其他平台的相关推荐立马铺天盖地班涌来,在感受便利的同时也令人不安;

ai主播、无人驾驶等先进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起人们对未来职业的思索;面对种种新问题新挑战,人类应以人工智能为工具,于时代变化中深入思考,开辟新路,运用科技的力量使人类社会的发展走上新台阶。

时代迅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用好人工智能这把利剑,清除

前行道路上的障碍,利用人工智能所带来的便利,查阅资料,提升自我;又当用人工智能所带来生产力的提升,大胆创新,为推动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理智思考为刃斩荆棘,以人工智能为楫泛沧浪

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二7班学生马源

著名企业家马化腾曾说:“人工智能不是机器取代人类,而是人类加强自身智慧的工具。”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迅速地得到问题的答案。然而,人工智能技术只是一种辅助人类思考,提高问题解答效率的工具,我们的问题并不会减少。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我们更应持理性客观之态度,乘人工智能发展之巨浪,扬帆起航。

享发展成果,人工智能提效率,解惑疑难问题。

人工智能以线上问答的方式,能迅速地给出答案,很好地解决了过去翻阅书籍覆盖窄,效率低的难题。人工智能可谓通天文晓地理的“万能钥匙”,可以解释涉及各个学科,涵盖多个方面的问题。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先生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可见,想要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必须善于提问,而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先进的平台。我们应善于利用其优势,积极向其提问,解决自身问题。

持理性态度,人工智能非完美,带来新的问题。

人工智能并非十全十美,百利无害。由于科技发展还不够充分,人工智能回答依然存在角度老旧,内容死板,甚至知识不准确等诸多问题。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也不容小觑:人工智能系统存在隐私和安全方面漏洞,非法黑客易得可乘之机;人工智能系统也存在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不能进行合理决策。所以,我们应遵守网络秩序,注意上网安全,克服困难,扬长避短。

弃依赖思想,合理使用显锐气,铸就美好人生。

拒绝向人工智能寻求答案者刻板至极,必将落后于发展之时代,难有成就;过分依赖人工智能者固执至极,必将失去独立思考之能力,鲜有进步;唯善于向人工智能发问,合理使用人工智能者方能提质增效,有所收获。随着该项技术逐渐成熟,人们的问题能够得到高效的解决,但人工智能也带来了不少新的困难。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应避免过分依赖,保持独立思考,用人工智能点缀美好人生。

人工智能的发展犹如东方红日冉冉升起,福泽万邦。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能因人工智能之枷锁,桎梏独立思考之宏图,而应以人工智能为楫,遨游四海,击破沧浪,解决自身疑问难题,不断进步,日后成为国之栋梁,为解决世界问题乃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青年的智慧!

平衡科技与思考,发问释疑谱新篇

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二8班学生 王子菡

昔日古人借书满架,苦思冥想以找寻答案,今日互联网、人工智能快速检索出答案。然而,我们的问题会越来越少吗?并不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可以迅速转述数据库中的答案,却无法辨别优劣;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发问,新的问题也喷涌而出。在如此时代洪流席卷之下,综合人工智能的快捷便利与我们自身的思考探究,不断发问与解疑方成道义所归。

人工智能与互联网无疑能为人们获取答案带来便利。往日一个人想要了解历史,大多通过翻阅书籍、参观博物馆或是采访专家等方式,耗时耗力;而现在我们想要了解那个时期的历史,只需借助互联网便可“一键查阅”,效率大大提高。由此可见,在检索资料和转述前人思想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快速给出答案,解决许多问题。

倘若我们将目光转向一些关于观念、思想的问题上,人工智能便捉襟见肘了。它固然能给你提供多样的想法,但它无法回答孰优孰劣的问题——机器做的只是从海量的数据中进行检索,并传递给我们,却无法给出“如何选择”的答案。在这样的情况下,若相信人工智能能帮我们解决所有问题,盲目地接受这些观点,成为从众者,岂不荒谬?

人工智能不能使我们的问题越来越少,归根结底,是人们在不停提出问题。面对互联网投放给我们的观点,我们问:“这些观念正确吗?”面对不断发展的科技,我们问:“人工智能会危害到隐私安全吗?”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由网络来提供答案的同时,我们也一直在向自己、向世界、向过去与未来发问。发问从未停歇,探究永无止境。互联网能快速提供答案,却无法自主思考发问,推出创新成果;而人们不停提出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才能使科技进步、时代发展。

人工智能的潜力不可估量,我们的思考与行动也不容小觑。不加分辨地全盘接收互联网给出的答案,难免误入歧途,沦为数据的仆奴;不加思考地否定互联网检索答案的便利,是消极逃避、麻烦自己的表现。只有积极利用网络带来的便捷,但同时不困囿于人工智能的答案,坚持独立思考与发问才能避免陷入泥沼。

我们深知自己不能像数据库一样无思考地接收良莠不齐的“答案”,也明白要积极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的便利——平衡科技与自我思考,才能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下且歌且舞。

于信息洪流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灯塔

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二10班学生 田畅

“机器能思考吗?”艾伦图灵于20世纪的惊天一问,直指苍穹;一世纪风雨后,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AI的产生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其有力的大手深刻影响社会发展,我们获取答案的效率迅速提升。然而,在这个看似即问即答的时代,人们的问题是否会被信息汪洋淹没,人们是否应怀有“问题意识”?

提效助产,拔高品质,科技发展为问题解决开足马力。互联网方兴未艾,人工智能日新月异,小有作业帮等软件为莘莘学子答疑解惑,各种生活博主为我们日常起居提供“独家窍门”,大到各类研究院所利用人工智能等汲取有效信息,付诸学术沿用。这些即时答案提供日常便利,提升生活品质,促进了产能效率。然而,他们却只有一时之用,并无千秋之利。它们并不像海中灯塔指引方向,也不会像书中金屋启迪智慧。它们有效,却有限。

刨根问底,追根溯源,科技发展深化问题深度。凯文凯利曾言,“人工智能将会是我们最大的创造物,也会是我们最深的反思”。科技发展倒推人们深度思考,理性发问。科技与人工智能的发展,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而亟待人类探究的是“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爱因斯坦黑洞理论,图灵的计算理论人尽皆知,但人们应该思考的是怎样付诸运用。试想,如果人类摒弃深度思考,理性发问的能力,沦为人工智能浪潮的一粒沙砾,堕落为科技带来的各种视听娱乐的奴隶,人类又如何成为人类?由是观之,人类的问题意识,不应理应葆有,而且必然会增强。

新时代滋生新问题,科技发展拓宽问题广度。新生儿基因更改,自动驾驶汽车压死流浪狗等问题屡次登上热搜,引发众多网友讨论。人工智能发展所带来的伦理问题,数据隐私保护,网络安全问题不容小觑,其造成的社会影响可见一斑。杰夫贝索斯曾言,“机器学习并不是单一的事物,它是我们人类的工具”。作为提供答案的工具,在答案提供的同时,只会产生更多的疑问,不会因为回答了问题就没有新的问题。问与答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问题,每一个问题都需要一个答案。

壮志凌苍兕,精诚冠白虹,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于新故相推的21世纪,我们并不应该为答案洪流所淹没,而应寻找矗立在答案洪流之中生生不息的那一盏灯塔,理性思考,深度学习,拓宽视野,提升媒介素养,增强问题意识,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人类进步的脚印迈出坚实的一步!

打破死水壁垒,激发活水之源

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二11班学生 高歌

仰望夜空,繁星璀璨,你为何不停下探索的脚步?儿时的你回答:因为好奇。然而,随着阅历的增长、互联网的普及,当问题的答案变得唾手可得,当思维逐渐僵化,你又为何渐渐熄灭了发问的火苗,化为一潭死水?但余仍旧坚信,少年与爱永不老去,即便披荆斩棘,丢失怒马鲜衣。探索之路永无止境,始于好奇,亦会续以坚守,终于责任。吾侨青年应打破死水壁垒,激发活水之源,以时代之问,创未知世界。

时代之问,始于好奇,为有源头活水来。杨澜所言极是:“提问‘为什么’会让你探索这个世界,提问‘为什么不’,能够让你试图改变这个世界。”是好奇,让屈原疾声发出《天问》;是好奇,让魏源睁眼看世界;是好奇,让爱迪生用不懈探索点亮世界的灯芯;是好奇,让中华民族的航天英雄遨游太空万里。然而,吾侪应深谙,好奇心不过是引路的钥匙,是真理海洋旁边那块光滑细腻的石子,它存在的真正意义是让人们抬头去看波诗汹涌的大海。一个人乐于发问,不止于好奇心的促使,更蕴含着自我实现的期待、拓展眼展的需求、以及人类挑战未知的勇气。陌生世界亦不限于现实中的陌生存在,还可能是我们心中尚未开发的隐秘角落。聂赫留朵夫在目睹玛丝洛娃的悲剧后,转身去向埋藏于贵族外壳下的人性角落发出振聋发聩之问。这实际上是一个重塑自我的过程,并非源于纯然的好奇心,而是良心深处的呼唤和人性的复活。于社会、于国家亦然。

时代之问,续以坚持,墨守成规终无为。一方面,新鲜感难以维持,陌生随阅历的增加变得熟悉,我们自会疲惫、麻木。于是“值不值得”取代了“为什么”。另一方面,面对信息洪流的被动冲击,我们主动探寻陌生世界的动力减弱,钝化了好奇心的敏感性。但我们不能成为装在套中的别里科夫,也要避免格里高尔异化为虫的悲剧,拾人牙慧不可取。只有拥有了挣脱熟悉的能力,拥有了对自我清醒透彻的认识力,才能探寻世界未知,纵横众生百态。恰如王羲之于《兰亭集序》中挥毫落下“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磅礴文字,我们也因循去追寻浩瀚的远方,以聪明的耳目跨越千里,化死水为汩汩活水。

时代之问,终于责任,犹向苍穹寄深情。青史如镜,鉴照峥嵘岁月;初心如炬,辉映复兴之路。“社会是一条船,每个人都应做好掌舵的准备。”易卜言如是说。吾辈侪青年发出时代之问,还应锤炼“烈火丹心铸忠诚”的政治品格,强化“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使命担当,涵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深厚情怀。

筚路蓝缕,栉节沐雨。我辈应扬起探索风帆,在焚膏继暑中筑生命的白墙黑瓦,在岁月骛过间探索未知世界,方可不负光阴往来,赢得月明云开。

以科技释旧日之难疑,以慎用答科技之新题

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二12班学生程冯图南

星奔川骛,居诸不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结论不容辩驳。斯言凿凿,科技发展固然是人类解决问题的得力助手,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更是为现代社会发展加注了新鲜的燃料。那么请问,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否会因此减少?窃以为,科技乃是双刃剑,释难题亦可创难题,应慎而思之,谨而用之,回答好时代命制的新考题。

科技似利斧,斩前路之荆棘,释难疑而促发展。

孙中山曾言:“真知特识,必从科学而来”,科技为生活便利和发展进步提供了诸多“真知特识”。请听,超级计算机的滴答声告诉了我们多项发展的重要数据;且看, ChatGPT又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答疑解惑。我们既在“小度小度”的呼唤中豁然开朗,又依靠外卖点餐、物联网迅速发展搞定生活中的难题。诚然,现代社会离不开科技发展,新技术的普及、科技革命的进展大大提高了人们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可谓事半功倍,岂不美哉?

科技如白刃,非万能亦有其弊,于应用中产生新问题。

“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爱因斯坦告诉我们,适用科技者善,不适用者亦会有害。请问诸君,你是否意识到在人脸识别可能泄露你的面部信息?导航软件后台会存储了你的行动信息?而“人肉搜索”“大数据杀熟”等更是损害了人们的切身利益。同时,新技术也不会是万能的,如何教书育人等复杂问题,短期内是无法依靠技术来解决的。由此可见,科技发展无法解决所有问题,甚至会因为不合理的运用产生新的危害,何以应对?值得我们深思。

深思慎用,趋其利而避其害,实现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怎么运用科技,全然取决于人类自身。作为新兴事物,科技发展的道路虽是曲折的,但前途必然是光明的。对于旧有的、较为容易和基础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信任科技,用好这把披荆斩棘的“利斧”;而对于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从研发源头上优化设计、从应用过程中规范标准,都是我们的可选之路。简言之,用好科技必以人为中心,产生于人,服务于人,以客观科学的态度待之用之,使其更好地造福人类。

综上可言,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旧日问题可借科技之长风,亦应防科技所生之新问题。请慎而用之,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无限生机!

问题永无止境,思考永不停歇

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二14班学生 曹伟佳

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搜索引擎随时解惑,智能助手随处答疑,答案比问题来得更轻松,追寻答案的过程被压缩至几秒钟……我们不禁发问:问题会变得越来越少吗?人类的问题会在一个个轻松得来的答案中被消磨殆尽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世界斗转星移,问题永无止境。

世界是永恒变化的、发展的,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如滚滚浪潮,无尽奔涌向前。客观物质的每一次革新,每一次飞跃,都无可避免地带来更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农业革命带来的人口暴增、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科技革命带来的信息洪流。一次又一次产业革命引发新的社会问题证明着唯物主义的客观世界不断发展着,推动着我们不断发问——问题永无止境。而新兴起的人工智能亦然如此,必将给这个无限的认识对象带来更多的问题。

人类能动思考,发展永不停歇。

漫溯历史的长河,从千年前“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思考,到屈原“遂古之初,谁传道之”的天问;从布鲁诺为日心说的献身,到阿西莫夫对未来的探索;从对新质生产力的深思,到对科技发展利弊的反思……人类从未停止过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对宇宙的提问和思考。应当看到的是,问题的产生与人类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密不可分。无论科技如何进步,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都不会消失,反而会因新的发现和知识的累积而更加旺盛。因此,问题不会因为答案的易得而减少,反而会随着人类认知的深化而不断增加。

科技与人文共舞,问题与答案交辉。

问题和答案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一直在寻找答案,也在寻找答案的旅途中发现问题。我们早已明白,问题比答案更重要,因为答案是终点,而从答案中不断发现的问题则是一个又一个全新的起点,是人类再创辉煌的跳板。面对迅猛发展的科技,我们应当把它视作追寻答案的推力,引发问题、启发思考的助力,让科技与人文共舞,让问题与答案交辉。

题目的发问,我们的答案,写下的回答,引发更多问题和思考——这或许也是人类发展下去的内驱力和世界永恒的魅力吧。

青年一辈的我们面对更加波诡云谲的变化,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不断提出问题、寻找答案,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假舆马乘科技风,敏思求答创造问

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二15班学生李雨萌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互联网与人工智能之潮滂滂而来,以极强算力回答了无数问题,但同时也在不住叩问我们:如何认识,方能持正科技之斧?如何面对,方能破解时代追问?答曰:以其为舟楫而假之,深思勇探,上创造新阶。

解放双手,真抓实干,与其说科技进步是回答,不若称之为手段,勘探下一个峰峦。

自然科学诞生不过数百年,人类在认识自然上投入的精力,已回报到改造自然中,其所凭借,正是互联网人工智能的超高效率。但正如马克思·韦伯所言:“热情这种灵感,同死气沉沉的计算毫无关系”。时代的科技,从未是对我们深层奥秘的回答,而应是一根细细的铂金丝,催化氧气与二氧化硫的化合,成为我们对下一个科技高峰发起冲锋的坚强依托。

打消惰性,积极思考,与其说科技是回答,不若称之为契机,引发思考向更深处去。

庞杂的消息流,是科技给我们带来的眩晕感。人的心智是否会因此出现滞后与异化?当技术的新巧不断累积,大有吞噬之势,人类理性更应当占有自由的角色,人的主体性思考,应当具有更强的判断力。罗翔曾言,在复杂法律问题上,AI作出的审判仅基于设定的条文与程序,而人的人文观照无可替代。北大文史教授讲读书连空白一起读。观网络与智能,不仅观其所能回答的,更观其所不能回答的。而那些更艰深的问题,才是科技发展的真义,才是人类智慧光芒大展拳脚之地。

保持好奇,不断探索,与其说科技进步是回答,不若称之为鞭策,提醒我们接续拼搏。

君特格拉斯说“他们创造一件东西之后,随即又成为自己划时代的发明物的奴隶”。而逃脱这种命运的唯一方法,就是创造新的历史飞跃。科技帮我们省去了山重水复的辛劳,我们更应该追求柳暗花明的突破。智人作为古猿人的分支,并非有创生神力,而在于有改革创新的意识。从屈原发出天问的铿锵呐喊,到牛顿用自然物理照亮蒙昧的世界,创新者不断的告诫我们,科学会不断进步,不是因为他已知了什么,更多的是他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对于未知的好奇,才是改变这个世界的原初力量。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岁序更替浪潮涌动。在新时代,有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作为凭借的我们,不应当满足于当不断地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而应当做普罗米修斯那样的“盗火者”,具有用智慧改变现实的勇气,善用科技,勤思善辨,不断创新,闯关夺隘,于时代的不断探问中,做出属于我们的响亮回答。

图/文: 责编:王佳莉 | 打印
阅读下一篇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2001 - 现在 版权所有:郑州教育信息网 地址:郑州市南阳路314号    豫ICP备10019805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1-6395101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zeduts@126.com